三百二十四 迫不及待的董卓-《我不是袁术》
第(2/3)页
这一点袁树也没有隐瞒,而是非常坦然的在知行学府的演讲中表达了出来,表示大家伙儿都是他的软肋,他不能把软肋保护在敌人眼前,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
所以他需要大家暂时停留在雒阳认真学习,并且被雒阳的军队保护。
并且在受到保护的同时,继续贯彻落实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他们需要去助农,需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或者也可以申请去其他正在建设中的良庄里实习、帮忙,如此可以增加他们的“学分”,增加被纳入一心会的可能。
是的,袁树在知行学府建立之后,进行了多次学制改革,其中一次改革就是引入了学分概念,规定最开始加入知行学府的人还算不上是袁树的门生,只能叫“学生”。
只有修满一定的学分之后,才能被认定是袁树的门生。
等学分再高一些,达到新的高度,才能被认可为是袁树的弟子。
当然了,纯粹的修学分并不是袁树所追求的,所以在学分概念创立之后,为了避免高分低能的情况出现,袁树还把助农这一环节引入了学分制度之中,规定学分分为“知学分”和“行学分”两种。
其中“行学分”需要通过下地助农的实际行动才能获得,需要知行学府的学子们有足够多的前往各地良庄或者自耕农村落进行助农行动的实绩。
如果没有足够的“行学分”,你就算“知学分”再高,最多也就只能成为袁树的门生,而无法进入到弟子的环节,更遑论成为一心会员。
正巧当下是一个良知农庄大建设的时期,给了这群学子们前往各地良庄进行助农行动的绝佳契机,袁树要求大家不要浪费大好年华和充分的时间,在他北上并州对抗鲜卑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知识的储备和实际经验的积累,绝不能懈怠。
袁树举起右拳,大声的呼喊——
我去为你们抵抗敌人的侵犯,你们为我送来饱腹的粮食,我们各自都在做着为对方考虑的事情,如此,就算我们不在一起,我们的信念和意志却依然在一起,我们从未分开过!
一场场的演讲把知行学府的学子们说的是心潮澎湃,恨不能立马就奔赴各地良庄协助工作,然后把一袋一袋饱满新鲜的粮食全都送到并州去、全都送到袁树的面前,看着他大口大口地吃着他们种出来的粮食。
知行学府的问题解决之后,袁树就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了。
军事,学术,政治,经济,乃至于情报方面,他都安排了足够得力且值得信赖的人手继续负责,那么他就算不在雒阳、不能亲眼看着这一切继续推动下去,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反正,他的确不可能一直都亲眼看着这一切的进行。
正始二年十月初一,袁树正式起兵北上,目标为并州州治晋阳县。
因为先锋军已经提前为他们探好了路线,再加上足够的组织度和训练度,所以大军前进的很有效率,速度也维持在了一日三十里左右,只用了十天不到的功夫就率领大军抵达了太原郡晋阳县。
在此之前,袁树领兵渡过小平津继续北上的时候,就在这里遇到了前来与他交接的董卓。
董卓似乎是不太想在并州继续待着了,所以没等袁树抵达,自己就先南下来见袁树,搞得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弄得袁树也是有点想笑。
该说不说,董卓的外形虽然不能说帅,但是用雄壮二字来形容绝对没有问题,他身躯高大,膀大腰圆,一看就是特别厚实、武力强悍的勇将模子,一双眼睛虽然不大,却透露出一丝精光,显示出此人绝非表面上所看上去的那么“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