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七百三十三章 圆满了-《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2/3)页

    “康熙朝景德镇陶瓷艺人在总结传统制备彩料工艺的基础上,又创制出许多新的彩料品种,而且对传统古彩工艺也进行了革新。”

    “在康熙以前,瓷器上的金彩都是用金箔,采用金箔装饰瓷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贴金,一种是戗金。”

    “前者是用毛笔直接蘸胶液在瓷器表面书写或描绘图案,待胶液半干时将金箔粘贴上并压实,胶液干透后再用硬毛刷将图案之外的金箔刷掉,只留下涂胶处的金彩图案。后者是使用坚硬的工具在釉面进行錾刻,然后再在錾刻的沟槽内填胶、贴金,待胶液干透再将沟槽外的金箔去除。”

    “康熙朝的瓷工们开始把金箔制成金粉,然后再加入氧化铅,用以降低黄金熔点,终于制作出了‘本金’。直到这时,金彩工艺才真正属于陶瓷彩烧工艺的一部分。”

    “具体的方法是先用胶水调和金粉,再用描金笔沾水调金描绘纹饰。”

    “这种做法非常考验工艺,稍不精细就会造成‘脱衣’,即金漆脱落的现象。”

    “首先用金不宜过厚,过厚则呈色灰暗,且易脱衣。其次用金只能一笔涂成,不要加填,否则也会影响呈色,引起脱衣。另外使用水份要适当,水分过少还是会引起脱衣现象。”

    “到了冬季胶水易冰结,还要改用大蒜汁调匀金粉。”

    “最后烧成温度不能过高,否则本金呈色会变成玫瑰或紫色,失去黄金的效果。”

    “烧成后的金彩其实是很暗淡的,因此还有最后的一道工序,用刃口圆滑的玛瑙刀在金彩上刮出亮光来,或用细沙擦磨到金光闪闪,才算是完工。”

    “用本金制作金彩瓷器加工难度之大可见一般。现在我们见到的施加有金彩的瓷器,常常都存在‘脱衣’的现象,哪怕是后来的乾隆朝官窑瓷器,也不能避免。”

    “然而这对财神像,座椅和头冠的面积相当大,其中还存在许多镂空的地方,但是上面的金彩不但塑造绘制的时候能够完全覆盖不说,这么多年过去依旧没有丝毫脱落,依旧金光闪闪,足见这是金彩最成熟的巅峰时期的作品,自然就只能是康熙晚期了。”

    “那再后来没有这么精彩的金彩了吗?”麦小苗不太相信:“科技不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吗?”
    第(2/3)页